抖音网红、10万+大号都在用的沙雕段子,是这样来的
说正事儿之前,我们先看几个段子吧:
郭:老头当时精神还是不错的,满脸红光,89 岁的人啊,就是满嘴的牙掉了,还剩一个牙,可是吃东西呢,还塞牙了。
于:剩一个牙还塞牙了?
郭:他吃藕套眼里了……
楼下溜狗,有个小女孩跑到狗狗面前,问我:“阿姨,可以摸一下狗狗吗?”
我:“叫姐姐!”
小女孩:“阿姨,可以摸一下姐姐吗?”
我#$%~#@
据说在文中加个段子,可以让读者印象深刻,提升在看率。事实果真这样?(今天做个小实验,嘻嘻)
为了研究怎么让文章更容易让大家记住,并愿意点“在看”,我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摸鱼看段子。
终于发现,段子的背后都有着相似的套路。
今天,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深扒这些段子的套路,希望大家能 get 到其中精髓,然后将方法用到内容创作中去,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抖包袱
段子中常用的套路就是”抖包袱“,简单来说就是前期铺垫,渲染氛围,中期设置悬念,最后把笑料“抖”出来,让大家出乎意料。
比如开头提到的郭德纲的例子,前半句对老头的形象进行描述:“精神好,满面红光”,给观众呈现一个画面用来做铺垫,紧接着开始设置悬念:一颗牙还塞牙了,引出观众的好奇心。最后在结尾来了个神转折“吃藕套到藕的眼儿里了”引出笑点。
《吐槽大会》里也经常使用抖包袱这招,比如:
很多人说大张伟的音乐低俗,我就非常的不明白。我要说句公道话。(让观众以为要给大张伟洗白)
讲这些话的人,你们亏心不亏心?(反问观众,给他们造成误导,好像真的要洗白了)
非要说大张伟的音乐低俗,那也是原唱低俗,你们怎么不去骂原唱。(神转折,出乎预料,让大家觉得有趣)
但是要注意的是,包袱不能抖得太急,在“情理之中,意料之外”的才算是比较成功的。我们如何在内容中抖包袱呢?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开头铺垫渲染气氛,然后在结尾神转折。
还是以吐槽大会中的段子为例,开头渲染气氛:
有作家自杀的,有诗人自杀的,编剧基本没有自杀的(氛围铺垫造成误导,让观众觉得相比之下编剧比作家和诗人都要好一些)
没想到结尾来了一句神转折:
因为编剧都是猝死,来不及自杀……
图片来自网络
制造反差
很多笑料除了使用“抖包袱”的手法,还会用到“制造反差”的方法,把两种很不协调的事物搭在一起。(编辑部学戏剧的小哥哥说,这种手法叫“错位”)
有一种段子就是利用不同地方的方言制造反差产生的。比如把粗犷豪放的东北话和细腻的台湾腔揉和在一起,典型的就是 Papi 酱的《像台湾人一样说东北话》。
《像台湾人一样说东北话》图片来自网络
再比如把福建话和东北话结合,有个段子就是福建人和东北人玩成语接龙系列:
心心相印——印贼做父——父相伤害——害想咋滴。
除了语言上的反差外,还有一种段子是行为的反差。
比如腾格尔唱《日不落》、《隐形的翅膀》等一些特别“少女心”的歌。打破了用户对腾格尔固有的“彪形大汉”的认知,强烈的反差下,用户会觉得特别有趣。
腾格尔唱《日不落》·图片来自网络
类似的还有雍正皇帝的比耶的可爱表情包,文物“蹦迪”视频等都是通过造成强烈反差创造出来的梗。
雍正皇帝比耶表情·图片来自网络
我们如何制造反差呢?比如可以找一些对立的词组:如警察和小偷、女神和女汉子,买家和卖家等,然后寻找这些词的特点,然后从这些词的特点入手进行对比造成反差,就会很搞笑。
比如 2015 年贾玲参演的小品《喜乐街》,就是将女神和女汉子的特点分别提炼出来,形成了强烈的对比。
人格化
人格化也是比较常用的制造段子的方法。简单来说就是用让“物”有人的特点。比如抖音上网红@会说话的刘二豆,靠两只“会说话”的猫吸引了大量的粉丝。
那么我们如何通过人格化,让内容更加生动呢?
为了能让文章更有趣,我们套路编辑部经常会搬出运营研究社的形象大使“小小贤”(根据贤哥的形象制作出来的公仔),以它的口吻给大家抽奖,帮大家找工作。用这种方式更能贴近读者,让用户感觉有趣的同时,还提升了用户的黏性。
类似的还有公众号「差评」的“火锅”(火锅是一条可爱的狗狗),「差评」的内容中偶尔就会有一条是用“火锅”的视角呈现它的一天,并亲切地把用户称作“底料”,不仅拉近了和用户距离,还会让用户对“火锅”产生依赖,这些用户每天抖期待「差评」能够更新相关的内容。
公众号「差评」内容截图
所以,我们可以将一些形象公仔,宠物等赋予一些人格化的东西,培养和用户之间的感情。
段子合集
有一种段子是集大成者。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幽默元素,各种梗,各种段子揉合在一起,将这些搞笑元素呈现在一个主题中,让它们之间相互关联。
举个例子,公众号「长图汽车站」曾经有篇文章叫做《东北洗浴图鉴》,10 万+ 的阅读量,“在看”量1.3万,很多内容就是融合了很多抖音梗、互联网段子、喜剧片段、小品片段等。
比如乱入的抖音梗:
我怎么这么好看
我这该死的,无处安放的魅力啊
内容来自《东北洗澡图鉴》截图
再比如将“捡肥皂”梗和调侃做新媒体运营“头秃”的梗相结合,呈现出一个不忍直视的画面。虽然都是老梗了,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,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有趣。
内容来自《东北洗澡图鉴》截图
就直接把你认为好笑的内容拿过来,拼接在一起,也是一篇很好笑的内容。
平常多去积累一些搞笑的元素,多去搜集一些段子,比如贴吧神贴,评论区的神回复,网友的恶搞,然后在做内容的时候,借鉴引用这些有趣的内容。
如果想在这些段子的基础上做一些创新,可以就这些段子发表自己的观点,或是用一句话总结,还可以是单纯的罗列,提炼笑点。
比如蔡徐坤最近有一段小视频遭到网友的恶搞。
图片来自B站@金刚小刘
类似的还有公众号「冷兔」的段子集锦,固定的内容栏目“每日一冷”就是在网上搜罗各种网友的原创段子合成的文章(可谓高手在民间。),篇篇十万加,10% 以上的在看率。
所以,当我们自己没有创意的时候,可以看看段子以及网友们的恶搞,然后再将这些搞笑的元素重新组合,就可能会制造出新的笑点。
PS:并不是提倡大家去洗稿和拿来主义,关于文中用到的段子,尽量联系原作者,找不到原作者的要标明出处。
改变形式
改变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利用不同形式的文字、图片、动图、表情等帮忙表达情绪,让内容更有灵性。
1)改变文字的表现形式
改变文字的表达形式包括字体大小、颜色深度的改变。比如「 GQ 实验室」的一篇文章《当代尬聊总结报告中》有一段文字的字体由大变小,形象地表达出了百度百科体质的科学冷知识让对方听不进去的事实,让读者会心一笑。
公众号「GQ 实验室」内容截图
关于文字的表现形式,有本书叫做《设计诗》,它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用不同样式的文字,表达出整首诗的意境,比如:
图片来源:微博@当当云阅读
2)多用图片,多用动图
除了字体可以改变形式之外,还可以通过图片帮忙表达文字不能呈现的东西,能用动图就尽量用动图 ,还可以加一些搞笑的表情包。
套路编辑部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,比如《5分钟卖出15000支口红,“口红一哥”李佳琦有何带货秘密?》那篇文章,就加了带有李佳琦特点的动图,《我从外卖小哥那打听到了,美团骑手端的运营套路》的那篇文章加上了打电话联系外卖小哥的动图,这样一来文章就不会那么单调乏味了。
所以,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字体的表现形式,多加图片、动图、表情包等来丰富文章的内容,只要你能看到的各种好玩的表情,尽量往文章里塞!
内容联动
内容联动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比较有趣的方式,如果这个方法用好了,会大大提升用户的活跃度。
微信公众号文章的内容联动基本上可以分为 3 种形式:评论区联动,标题和摘要联动,头条和二条联动。
1)评论区联动
评论区联动很常见,很多小编都喜欢在评论区引导用户参与评论,或者引导用户排队型。比如在多闪、马桶、聊天宝开发布会的那几天,我们写了一篇文章,《为了“围剿”微信,罗永浩的“聊天宝”请了一堆帮手》,然后在评论区站队,调动用户的参与热情。比如:
昨天发布的三款产品中,觉得多闪能活最久的赞我
昨天发布的三款产品中,觉得马桶能活最久的赞我
昨天发布的三款产品中,觉得聊天宝能活最久的赞我
没想到这三条留言被用户的“还是看好微信的赞我” “打败了”
再比如支付宝在抖音做锦鲤抽奖的活动,评论区的联动“做一场梦确实挺美的,抽中我吧”吸引了一大波吃瓜群众参与活动。
2)标题和摘要联动
标题和摘要或头图联动也是很多公众号文章经常会用到的套路,用好了会增加文章的打开率(此方法仅限只有一条推送,能看到摘要的文章)。公众号「壹读」发布的很多文章标题和摘要都联动的很有趣,比如标题是《发微笑的表情,跟骂人有什么区别?》,而摘要是:“我就这样看着你,看着你,目不转睛”。
3)头条和次条的联动
经过我的观察,最近有很多公众号不再是标题和摘要的联动,而是头条和次条的联动。
比如支付宝公众号前两天推文的头条标题是:妈这是啥?次条标题:爸,你干啥?
还有 GQ 实验室的头条标题:我到底是不是爸妈亲生的?次条标题:我果然是爸妈亲生的。
左支付宝,右 GQ 实验室
读者们看到这么抖机灵的小编,很多读者就会跑去留言区神回复,然后评论区也热闹了起来。这种联动方式是比较新颖的,大家可以多去尝试。
总结
最后做个总结,我们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了 6 种方法能让内容更加有趣:主要有抖包袱、制造反差、转化视角,用拟人手法赋予“物”以人格、借鉴引用其他人的笑点、改变内容的表现形式、内容之间相互联动。
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些方法应用在内容创作上的,并不断尝试新的做法,生产出更有趣的内容,留住老用户,吸引新用户。
另外,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,想给用户提供新鲜有趣的内容就要多看一些有意思的东西,去探索,去发现,有意培养自己的幽默感,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,要比用户知道的更多。
当然了,可能就算这些套路都用遍了……你还是写不出 10 万+。